小到创可贴、口罩、注射器,大到核磁共振、激光手术设备,都在医疗器械范围内,关乎每个人的健康需求,成都的医疗器械安全监管情况如何?7月19日起,成都市市场监管局启动了为期一周的医疗器械安全宣传周。今年医疗器械安全宣传周的主题为“安全用械 创新发展”,围绕这个主题,全市市场监管部门走进社区、走进企业、走进实验室,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旨在有效提升公众对医疗器械安全的认知水平,推动成都市医疗器械产业创新发展和高质量发展。

“医疗器械初加工的这个流程如何保证产品质量?”、“灭菌车间能不能变成无人车间?”……7月21日上午,成都市市场监管局联合四川省药品监督管理局第一检查分局举办的“安全用械创新发展——走进企业”活动现场,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热心市民等组成的代表团走进成都市新津事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现场,近距离观摩医疗器械的智能制造,了解现代化的生产车间和工艺流程。
在成都市新津事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红星新闻记者看到,自动化机器正在对注射器进行初加工,全自动的生产线正在有序运转,几名身着防护服、帽罩等“全副武装”的工作人员紧张工作着,“我们在这条生产线上运用了MES制作执行系统,通过信息化管控来降低制作成本和改善产品品质。”新津事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韩军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在经过生产加工后,医疗器械产品会进入到灭菌车间,“消毒气体环氧乙烷是易燃易爆的,遇到明火会爆,出于安全考虑,以后将会改成无人车间。”当然,医疗器械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也有很多现代科技,比如在最后的生产环节——成库车间,一些小型运送机器和蜘蛛机器手正在进行运输和包装。

据统计,截至2021年6月30日,成都市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已达374家,已注册备案上市产品共2450个,生产企业医疗器械产品含有注输器具、植入介入材料、消毒灭菌设备、护理急救设备、供氧工程、义齿等多个门类,涵盖了我国现有医疗器械产品分类绝大部类别,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共计27511家。
“疫情防控期间,成都本地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和经营企业在全市医用口罩、医用防护服等重点产品的供应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市医疗器械产业也在蓬勃发展中。”成都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防风险、保安全”是医疗器械行业始终如一的监管底线,近年来成都市市场监管局强化日常监督检查频次和覆盖率,严厉查处疫情防控用医疗器械违法违规行为,另一方面开拓创新,推出医疗器械科学监管体系建设,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进一步完善组织体系、管理制度和人才队伍建设。该负责人透露,下一步,成都将深入推进医疗器械行业信用监管体系建设,深入推进风险防控机制,充分发挥卫健、医保、电信等部门以及乡镇社区的协同监管作用,破解器械监管盲区,并积极创建示范管理区域,在医疗器械重点防范辖区,如小商品市场集中区重点打造医疗器械规范示范管理点,以点带面促进管理的规范性、有效性,杜绝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发生。
据悉,7月23日,成都市市场监管局、四川省医疗器械检测中心和四川省消保委还将共同举办“医疗器械科技周”开放日活动,邀请社会公众代表走进省药品检验研究院的实验室,近距离了解医疗器械检验流程,通过参观讲解和手动操作深入了解医疗器械从一个样品到出具检验报告的整个过程。
红星新闻记者 李彦琴 实习记者 黄盼盼
编辑 谭王雨